社會住宅政策的設計初衷在於解決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問題,然而,這一政策同時也可能带來一系列的保障與排擠效應。低收入家庭在社會住宅中能享受到相對較低的租金,大大減輕了他們的生活負擔。然而,這樣的保障僅限於租房,使得家庭無法完全擁有自己的住宅,這在某程度上加深了貧富差距。根據相關研究,不少家庭對於長期租住的未來感到不安,無法在心理上建立起對這一居住環境的歸屬感。

此外,社會住宅政策也可能導致中等收入家庭的排擠。隨著社會住宅的數量增加,這些廉價單位就變成了低收入家庭的租住選擇,反而使中產階級家庭面臨更大的住房壓力。因此,政策的焦點應該不僅是提供足夠的社會住宅,更要考慮如何避免對其他收入階層造成負面影響。根據政府的數據,低收入家庭對社會住宅的需求確實大於供應量,這也引發了人們對「社會住宅只能租不能買嗎?」的深思。